什麼是「導讀」?
導讀過程應該包含哪些內容?
導讀應該引導到什麼地步?
參加謝文憲(憲哥)主持的「《大哉問時代》導讀會」,竟被書名感染,會後冒出一連串問號。
傳統的導讀
根據以往經驗,導讀大概包含幾個元素: 1.簡介作者 。2.摘要內容 。3.補充自身觀點。4.簡單評論。部分學術類導讀是這麼做的:花少許的篇幅客觀簡介1.2項以後,導讀者上場,由書中內容發想,不論談歷史流變或是說自身觀點,只要跟內容有關,不妨放韁馳騁,旁徵博引,一來彰顯所學,二來為讀者補充知識。更有膽量的導讀者,甚至會臧否該書。這些學富五車的導讀者通常有「讓賢」之美,儘管自己能言也能寫,總不欲透露太多正文,以免搶主角風采。
導讀,就像長版的推薦序。
憲哥團隊的導讀
憲哥導讀一開始就不打算滯留在簡介作者等客觀事實上,一分鐘行禮如儀般帶過。他的導讀流程可以簡化為兩個步驟:介紹重點,大量實作。
憲哥以兩張投影片說明「好問題的特性」及「問題的類型」,投影片一目了然,講者能近取譬,穿梭遊走於莊諧之間,鬆緊操控自如,話語找截乾淨而無冗言贅句,五分鐘內講解、舉例、示範一次到位,其教學高段老辣若此。
實作演練設計有兩個特色:
1.像一本精心編製的測驗
這個測驗混合了封閉性問題、開放性問題、實作任務,從簡易到困難,一層層疊積木似地架高聽眾能力。
2.活動設計本土化、生活化
《大哉問時代》的作者是美國人,相信裡面舉的例不是湯姆,就是路易斯。講師團隊自行設計活動,貼近聽眾生活,猜職業、猜撲克牌、問題解決任務,都不是「橫的移植」,而是重新捏塑,方便聽眾學習及演練。
這是一場有效教學,不只教觀念,還藉著大量演練讓你直接上手。我跟朋友聽完之後,竟有饜足之感──這本書的精華彷彿已經學會。
「還要買書嗎?」
我們同時猶豫。這問題也嚇著我了──這,是導讀嗎?
關於「導讀」的省思
導讀一般用來提升銷量,若看了導讀就不想買書,豈不是買櫝還珠?任一書商都希望群眾循著推薦、導讀的足跡蜂擁而至,大量買書。刺激書本銷售,成就書香風氣,似為美事,但換個角度想,書自有其主,最好每本書都遇到他的伯樂。用不著的人一時興起買了一本好書,開卷後卻發現兩不投契,任其蒙塵,這本書的下場並不比墊桌腳好多少。
這次導讀會參加分子多元,有些人的工作需要大量提問,有些人只想來沾點花粉聞些香。對於後面這一群讀者,當下聽懂、當下學會是最有效的吸收,同時減少閱讀原書的障礙;至於前面的讀者,淺嚐之後不夠飽足?自然會去買書。兩者各得其所。
觀察現場氣氛,絕大多數的聽眾都很快活──或許這才是照顧所有群眾的導讀。
凌健〈如何導讀一本書〉認為:導讀者可以摘取書籍中自己喜歡的的部分,分享生活中的應用。這麼說來,這場導讀也不算太「出格」。只不過,我以為導讀會帶我環遊世界,沒想到這一場直接帶觀眾上月球。
對我而言,一場不典型的導讀。
且問一個包含「if」的問句:
「如果本書作者看到憲哥團隊這樣導讀,心裡作何感想?」
博客來網站上介紹Warren Berger是一位創新領域的專家。那麼,他應該覺得歡喜:
導讀,可以重新被定義。
講師群:(左起)蔡湘鈴、謝文憲、莊舒涵 |
我們三人小組名列受獎人之一(最右三位)。有人不愛曝光,只能猶抱琵琶半遮面。 |
一場導讀讓你寫出來後,變得更加厲害了!
回覆刪除高興你也在現場!
刪除你說的凌健....該不會是我以前明道的老師吧!!
回覆刪除研發室主任....
妳說我導讀太堅強,我說妳心得太辣嗆
回覆刪除^_^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