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

三個便當


一天之中,我吃了三個便當。

第一個便當吃到後面噎著了,第二個便當的菜色令我佩服,第三個便當吃完心曠神怡。

 

第一個便當


 我不常刻意瀏覽網站,臉書朋友分享的妙文、勵志文往往提供我新知與養分。看到朋友轉貼《上台的技術》作者王永福先生(人稱「福哥」)的文章〈30歲的您真心勸告:窮忙的你,千萬不要再吃「便當」〉,標題走《商業週刊》路線,我猜測文章風格應近似「職場憲上學」專欄,談職場上所見、所聞、所思、所感,想也沒想,立刻把頭栽進去看。

內容暫且不論,這篇文章的時間序走「今─昔─今」結構,談職場哲學,自有它的論證過程:



 

這篇文章之所以能「引人共鳴」,除了有理有據之外,撰文者現在的身份是成功人士,讀者難免以肅穆之心、敬佩之情拜讀。這篇文章確實妙,似正實反,寓教於樂,最神奇的地方是,一頭栽進去讀完後,只覺滿天星斗。

  人家請君入甕,我成了甕中之鱉,怪誰?

 

第二個便當


午後取書翻閱,焦桐〈論便當〉一文跳進我的眼簾。

焦桐是飲食文學的翹楚,不但編纂飲食文選,還自文學走入生活,辦起年度餐館評鑑。以他會燒菜、品菜、寫菜的過人能耐,竟對區區便當大書特書?展卷一讀,立刻佐證我的看法:「每次我走進研究室,坐下來,打開便當盒,看一眼就有跳樓的衝動。」果然是難以取悅的美食家。

  便當遇上美食家,是它的不幸。看完全文,除了自己媽媽做的便當不敢嫌,全台灣沒有一家便當能在他的筆下倖存。即便他已經把「品味標準降得很低」,那些便當名店也只是「差堪入口」,難怪他一打開更不入流的便當,就有跳樓的衝動。

  便當不只害他想跳樓,還推了倪敏然一把:

倪敏然自殺前,最後的身影出現在頭城火車站月台,他買了一個五十元的便當,消失於電視錄影畫面。台灣的鐵路便當數十年如一日,匪夷所思的是各地皆同──滷豆乾、滷肉、滷蛋,真是可怕的集體惰性。我們知道倪敏然罹患重度憂鬱症,一個決意尋死的人,已經萬念俱灰了,如果又吃到難以入口的食物,委實再推他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。

便當竟可毀滅一個人殘存的求生意志,我們萬萬不可小看了便當。

      便當好壞竟可左右生死?說來沒人相信,但焦桐自有邏輯。他以電影《櫻桃的滋味》為例,劇中人打消上吊輕生的念頭,只因用來上吊的樹結滿了櫻桃,他摘了一顆櫻桃來吃,驚訝於櫻桃的甜美,一顆接一顆,忘記尋死。由此,焦桐歸納出他的結論:「美食是絕望的救贖,往往能帶領我們超越困境。」他甚至假設,若倪敏然當天吃到一個異常美味的便當,「肯定會有某種力量或意義自胸臆升起。」

便當也是生命線,這麼怪誕的道理讀來自覺滑稽。但焦桐說得理直氣壯,毫無怯意,乃因他有一套正反並陳的論證過程:



正、反舉例巧妙,搭配辯士般的口吻,焦桐此文把難以入口的便當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。

生活中不起眼的便當,在生命裡竟可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,我們能夠小看便當嗎?這麼怪誕的道理,焦桐卻找到了說服讀者的方式,我能不佩服嗎?

    我想,電影裡的人自殺前還有興致吃櫻桃,原因無他:餓了,卻沒有先去買便當。

 

第三個便當


住家附近最好有一家「差堪入口」的便當。假日懶得下廚,午餐時間到了卻蓬頭垢面、難出遠門,此時短褲一穿,趿拉著拖鞋,慢條斯理花三分鐘走到店內,口裡點菜,手中掏錢,兩三下便提著紅白塑膠袋晃悠回家,解決一家大小的吃食,這就是與便當店為鄰的好處。

剛好蝸居附近就有這麼一家池上便當店。這家便當米飯濡軟不硬,微微保持彈牙口感,帶著米香。炒得碧翠的兩樣青菜,一味下飯的滷豆乾,一片醃漬黃蘿蔔或少許醬菜,半枚滷蛋,搭配自選主菜,價格約在八十至九十之間。雖說家中長輩合理地懷疑:「菜有沒有洗乾淨?」或碎念雞腿、排骨、鯛魚等主菜都是炸物,「炸油有沒有常換?」蘿蔔、醬菜偏鹹而不香,往往被棄之不食,凡此種種小疵,仍瑕不掩瑜。試想,台北居大不易,一個人八十五元即可飽足,何必遠求?打開便當盒蓋,看到青菜與配菜鋪滿整個便當,往下一挖才見得到香白的米飯,這樣高的C/P值上哪兒找?由此店十二點一過即排隊到門口的盛況來看,有這種小市民想法的,絕不只我一人。

但人生不能靠便當度日。家中長輩垂憐,一肩挑起「民以食為天」的天字第一號生存任務,往返於菜場與賣場之間,帶回安心、可口的食材,餵飽一群嗷嗷待哺的晚輩。有賴長輩支援,我們晚餐由儉入奢,安心乾淨的青菜、毛豆干丁、清蒸鮮魚、山藥雞湯等美食供饕客下箸,菜洗不洗、油換不換等食安議題便飛到九霄雲外了。一到晚間,我的大腦自動切換為「不用想本餐吃什麼」的待機模式,厚顏拉著小孩,跟老公回婆家即為正解。

三代同堂,煮菜是長輩的事,收拾是晚輩的事,玩樂是小輩的事。吃完愛心晚餐,我的戰鬥模式便會開啟,飯碗、飯鍋、菜盤、湯鍋、筷子、湯匙、湯杓……各式大物小物往洗碗槽一放,一公尺長方的洗碗槽立即被鋪滿堆疊,渾不見底。更有甚者,為了保持餐桌整潔,除了湯鍋、菜盤等必要之物,還會擺放數個小盤供大家取菜、放置骨頭,如此一來,器物便洋洋可觀,增加三分之一。雖說多洗一個盤子不算什麼,但多洗幾個盤子(運氣不好,盤底沾了油膩,便得來回洗個數次)也就有點什麼了。有時候長輩疼小輩,除了飯碗,還要特地取一個湯碗盛湯放涼,以免燙著了金孫的嘴──此時恨不得桌底下有野狗,吃完骨頭直接往地上丟,或是以後通通煮大鍋雜燴飯,省得好幾個菜盤!戰鬥模式開啟通常要持續三十至四十分鐘,中間還穿插各式雜訊:「你看你女兒,腳黑黑的跑來阿公阿媽床上跳!」「喂,小孩子不能捧著iPad一直看,眼睛會壞掉!」「快吃,已經開始洗碗了,你要吃到什麼時候?趕快吃一吃要檢查功課!」手不能停,但心思疲於奔命。洗完碗盤,接著還要盯鋼琴、理書包、查功課,氣力不濟的時候,難免英雌氣短,只覺「今日事,今日斃」。

所以,今晚長輩大發慈悲(其實是到平溪玩了一趟),告知晚飯可以吃池上便當的時候,我竟然有數個直球後突然看到一顆變化球的驚喜。興沖沖買了池上便當大家一起享用,桌上只有長輩看著金孫,憐惜地說:「明天再煮好吃的給你吃。」除了長輩,我想桌旁其他人吃便當都不以為意。若說美食家的味蕾具有豌豆公主的纖細敏感,我的味蕾便是粗勇健壯的僕婦,即便被尋常便當輪番輾過,也不會有跳樓的的衝動自胸臆升起。收拾碗盤之時,偌大的洗碗槽內只有數根湯匙、幾雙筷子,一個分食主菜的小盤,一個金孫用的小碗,隨意散落,空曠寂寥,此刻米粒便是細沙,菜渣便是青苔,隆起的小碗便是沙中石島,可不是一幅極富禪意的日式枯山水?迅速洗完拎著小輩往鋼琴間走,督促的語氣還多了一份從容自得的悠閒。

偶然吃個便當,不啻為生活中的小確幸,一天之中的小節慶,令人心曠神怡。便當便當,既方「便」,又穩「當」,還省去洗碗收拾的時間。我做不成美食家無妨,不敏感的味蕾正適合享用平凡的便當,這是美食家難以消受的幸福。

 

那些說不吃便當或是排斥便當的人,有想過這些嗎?沒有!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!:D

 

 

參考資料:

1.狄驤〈30歲的你真心勸告:窮忙的人,不要開TOYOTA〉,《商業週刊》專欄


3.焦桐〈論便當〉,《暴食江湖》,二魚文化

4. 網路貼圖 http://ppt.cc/4DQ73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